最近热播的电影《封神》再次将商周神话的故事带入了公众视野,电影大获成功,封神的讨论也再次成为热门话题。根据《封神榜》的结局,共有365位正神被敕封,而在这些神中,闻太师(闻仲)无疑是最特别的一个。他是唯一一个敢于拒绝跪下接受封号的人,其他364位神祇都必须下跪受封,甚至连他的师傅金灵圣母也不例外。那么,为什么闻太师敢做出这样的举动?而姜子牙又为什么不能制止他?这一切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,而元始天尊的一番话,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团。
在《封神》的故事中,姜子牙是最终负责封神的人,负责敕封众神。而作为受封者,闻仲理应下跪接受姜子牙的封号。然而,闻仲对姜子牙并没有太多的尊敬,他为何不愿屈膝呢?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解释。
展开剩余79%首先,闻仲的身份非常特殊。他原本是雷祖,因渡劫而下凡。他并不是普通的凡人,这也为他树立了与姜子牙不同的地位。其次,虽然姜子牙和闻仲的辈分上有所不同,姜子牙是阐教二代弟子,闻仲则是截教三代弟子,按照辈分,姜子牙的确比闻仲高一些。然而,从道行上看,姜子牙根本无法与闻仲相比,尤其在各自的阵营中,闻仲的威望和地位远远超过姜子牙。
在商朝,闻仲是核心人物,他的威望极高,甚至在后来的西岐之战中,他掌控了商朝军队的指挥权。与此相比,姜子牙虽然在周朝内部有一定地位,但在实际的指挥中,往往得依赖元始天尊的庞大力量。比如,在破除“十绝阵”时,姜子牙不得不依靠十二金仙的帮助,甚至将帅印交出,这充分反映了姜子牙在实际军事力量上的不足。
再从实力上看,闻仲的个人能力远超姜子牙。如果没有元始天尊的支持,闻仲甚至可以轻松压制姜子牙。元始天尊将“四不像”和“打神鞭”赐予姜子牙,以及其他神器,才使得姜子牙在与闻仲对抗时占据了一定优势。因此,姜子牙的胜利并非完全依靠自己的实力,而是得益于外力的支持。这使得闻仲心生不甘,怎么能甘心在一个依赖外力的姜子牙面前跪下受封呢?
此外,闻仲与姜子牙的理念也大不相同。闻仲并非追求个人的荣耀和富贵,他的目的是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,追求的“大富贵”是造福百姓的平安与安定。相比之下,姜子牙等人更多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。例如,元始天尊让姜子牙去西岐谋取权力,他便立刻去“钓人”;而李靖则在度厄真人的指示下成为总兵,甚至与纣王结亲。只有闻仲,他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百姓的福祉,甚至在为商朝所做的每一件事中,都有着深深的责任感与忠诚。
然而,即便如此,闻仲仍然未能改变商朝灭亡的命运。在征战绝龙岭时,闻仲为纣王和商朝做出了最后的努力,可最终却不得善终。绝龙岭的战斗,成为了他命运的终结。实际上,闻仲早在下山时,就曾听师傅说过,他这一生注定会面临一个“绝”字,而绝龙岭正是这个“绝”字的象征。姜子牙和十二金仙等人联手设下埋伏,最终让负伤的闻仲丧命,商朝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倚仗。纣王在意识到商朝即将崩溃时,也选择自尽,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周朝的统治便随之开始。
《封神榜》上的封神仪式,堪称盛大而神圣。365位正神逐一接受封号,而封神的标准,则是根据“劫运之深重”和“资品之高下”来决定的。简单来说,就是根据受封者所经历的劫数和他们的品行、资质来评定。在闻仲的身上,这两点都极为突出。
从品行来看,闻仲心怀天下,关心百姓的安危,与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奋斗的神祇不同。闻仲的忠诚与高尚,是他被封为正神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而从资质来看,元始天尊曾说过,根基深厚的人才能成仙,而较浅的人则只能成神。姜子牙虽然高人一等,但资质较浅,最终只能进入轮回。而闻仲作为神仙下凡,他的资质自然是无可比拟的。他的个人能力也印证了这一点,在整个封神榜中,闻仲的资质堪称顶级。
因此,即使姜子牙的辈分较高,但在资质、品行和实力方面,闻仲都要远胜于他。面对这样的闻仲,姜子牙自然无法强迫他下跪,最终只得引用元始天尊的名义,才让闻仲屈膝接受封号。闻仲最终成为了“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”,位列八部正神中的雷部之首。
《封神榜》不仅仅是一部神话小说,它通过其中的角色和故事,传达了对君主、社会、品行的深刻思考。闻仲作为其中最具正面形象的忠臣之一,虽然辅佐的是一个昏庸的君王,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,最终英勇死于绝龙岭。这种悲壮的结局,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世道的看法。
发布于:天津市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